【辟谣时评】今天,你的群圈还有谣言么?
“3月29日,全市16个区启动核酸筛查工作……”“抓紧抢菜屯粮食吧,马上封控啦……”随着消息在微信群、朋友圈的传开,一时间大家的紧张感倍增,还好官方媒体第一时间辟谣,给谣言踩了一脚急刹。自天津出现本土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以来,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民参与核酸筛查的同时,网络上别有用心的人也是没闲着,炮制网络谣言蹭热度、博眼球。作为亿万网民中的一员,我们面对海量网络信息,唯有谨慎甄别,方能处事不惊、淡若自如。
不听不看,做谣言的“绝缘体”。一段文字、一张图片或是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账号广泛流传。那么,这些就真的是真相吗?事实上,没有来源的文字、单一的图片、被截取的视频,这些碎片化的信息,往往是以讹传讹,成为了网络谣言滋生的温床。每一个消息都是“听说”“好像”这些含糊不清的用词,让谣言掩盖了真相,通过网络迅速传播,呈现在公众面前混淆视听。而我们,唯有不听不看,才能做谣言的“绝缘体”。
不信不传,做谣言的“终结者”。互联网时代,每一个网民都是信息发布者,这也造成了谣言的滋生和传播。面对未经证实的信息,网民们抱着“宁可信其有”的心态,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不假思索的转发,都有可能让我们成为谣言传播的中转站。由于真伪难辨、蛊惑性强,谣言的传播容易带来严重社会问题。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观点,应该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底线,不可肆意造谣滋事,散布虚假信息。而我们,唯有不信不传,才能做谣言的“终结者”。
多思多虑,做谣言的“粉碎机”。留几分冷静,多几分警惕。网民参与网络活动,按下转发键的同时,不妨多考虑信息的真实性,多思考转发产生的影响,要有清醒的头脑,为自己的言行负责。每一个网民都以这样慎重的心态去对待,减少碎片化信息的拼接,提高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,理性、真实发布各类信息,做到不造谣、不信谣、不传谣,阻断谣言传播渠道,才能让“别有用心”原形毕露,降低网络传播的“杂音”,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。而我们,唯有多思多虑,才能做谣言的“粉碎机”。